HTML5有什么优势?是未来的趋势吗?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4-11-17 09:54:38

龟速迭代

如果没有一个持续改进的标准和为此而不断努力的组织,HTML 5 就只能把颠覆 App 生态当成一句口号,永远充当配角。因为生态革新速度要远大于开发者的行动速度。

IT world 已经完全不是 10 年前的样子,Cloud/Client“云与端”快速蚕食着传统 B/S 架构(浏览器到服务器)的空间。端不特指“手机端”而是更广泛的包含“pad 端”“PC 端”甚至“手表端”“汽车端”“家电端”等等。而相比 PC 时代,更多端的出现,代表着更多的硬件组合以及更多业务场景和功能。我们一直诟病 W3C 等标准组织行动缓慢,这次标准的公布很明显没有解决任何“云与端”复杂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设想一下:

场景 A:以 iphone 的 touchID 为代笔的生物识别功能在各种端上兴起,继而产生了大量新的 API,甚至可能今后带有硬解的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终端能力,在一个固定的 HTML5 标准下如何解决?HTML5 附带的 device API 甚至只涵盖了 feature phone 时代的基础通讯录、摄像头等功能,今天出现的 touchID 均无法有效调动,更何况 2、3 年后我们无法认知的新功能的标准配套实现。这种情况下不发展的 HTML 5 标准代表着“弱功能”

场景 B:智能硬件的发展对蓝牙和 wifi 使用以及驱动的需求迅猛增长,而 HTML 5 配套的对蓝牙 3.0 驱动的支持标准何在?可以遵照标准的 HTML 5 亦或是配套的标准以及协议在浏览器内连接大部分的智能硬件么?答案当然也是全然否定的。这种未来最常见的常见之一都无法实现,那些大谈 HTML 5 将会取代 APP 的人恐怕又会说“这些不是 HTML 5 擅长的,这种举例毫无疑义”。那请问 HTML 5 擅长的只是排版布局和阅读类亦或者一些低价游戏的 APP 么?更不要说对于 NFC 等很快可能成为终端标配的系统新能力,所以定稿后不发展的 HTML 5 标准代表着“弱扩展”

其实,这一切基于 HTML 5 的论点并非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简单来说所谓的 HTML 5 定稿只是闹剧和 PR,如果真正期盼 HTML 5 挑战 App 生态,一定要出现一个不停发展的动态标准,才能够具备上场参赛的基础。只是这倚重的是标准背后的“推手”和“金主”,那些想打造自己生态王国的大玩家。作为 WHATWG 的重要支柱,苹果公司一直在低调中快速发展着自身的 Web App 技术,到今天为止,在 iOS 中已经有比 Android 和其他操作系统更成熟和完美的围绕 HTML 5 和 Web App 的支持,只是遗憾的是苹果公司只是把 HTML 5 当成技术,而没有为打造 HTML 5 的生态做出任何其他的努力。

推不动的生态

2013 年是 HTML 5 最低调的一年,因为在此前一年,众多打击接踵而至,除了用户对 HTML 5 普遍负面的反馈之外,最严重的一次事件就是 Facebook 的彻底反水!

扎克伯格:我们过去最大的错误就是在 HTML 5 上面赌太大!

HTML 5 HTML 5标准 HTML5技术

曾几何时,面对 HTML5 扎克伯格野心勃勃的推动着“复制 Facebook 在 PC 端生态和霸权计划”。众所周知,苹果的生态系统是相当封闭的,Android 虽然开放但是也全面复制着苹果的玩法 iOS->Developer->APP->Appstore->User。所以 Facebook 全面推进 HTML 5,妄图跳开移动操作系统的掌控,拥抱 HTML5 和 www 的开放流量体系。

但是即便是 Facebook 如此重量级的玩家,最后也认栽了。无独有偶,Linkedin 作为又一风向标,在 2013 年也同样放弃了 HTML 5 重新拥抱 APP。到今天,难道短短的一年多,世界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HTML 5 又重新具备了王者的气质?当然是不可能的,世界上各个 IT 王国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时间。

根据 Flurry 的报告,相比去年,2014 年用户在移动端的使用 APP 的份额进一步上升突破 80%,而手机网站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被挤压。这说明用户市场没有将 APP 升级和下载当成多大的困难(至少没你想像的那么困难),并且随着 App store 更加人性和智能化的帮助用户在 wifi 环境下自动升级等机制的普及,APP 在使用上对用户来说门槛越来越低,反而基于 HTML5 的 Web App 的使用和获取倒是成了用户的障碍。手机浏览器的用户留存和使用情况越来越不乐观,这个最重要的 HTML 5 的载体正在失去活力,反而大家寄望于超级 APP,微信在中国眼下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当然想基于超级 APP 的形式打造自身闭环生态的厂商不止 Facebook 一家,反观国内试水的大公司也很多,但均以鸣金收兵结尾。从 UC 的 web app 商店到百度的轻应用,构建基于移动 web 流量的生态系统无一成功。目前造成这种局面原因众多,例如浏览器性能不足、HTML 5 标准未定稿、无有效的 web app 发行渠道等等,但是正如我 3 年前说的,最核心的问题是移动开放流量体系和原生生态系统的对抗。

目前用户从 App store 去搜索和下载 app,在桌面存留 app 入口点击使用,这已经成了 iOS 与 Android 生态系统下的固定模式。反而让用户进入超级 APP,再通过搜索或连接的方式进入一个第三方 web app,无论是从操作流程还是用户最终体验都无法和操作系统层级的体验抗衡。而 HTML 5 标准定稿没有为这种生态的困难带来任何一点的改变,所以说HTML 5在W3C操纵下的所谓标准定稿,只是一场PR的闹剧,虽然搅动了市场,但是也刺激了一批从业者充当炮灰。


牛赛网络 www.NiuSai.net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