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的到来,谁将是受益者?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02-14 10:50:26

所谓无人驾驶汽车,其实可以视为是一种机器人。从原理上来说,不过是传感器感知路况和周边情况,然后传输到CPU,CPU根据人工智能对情况做判断,然后通知电传系统,电传系统根据信号操控机械装置,最后机械装置操控车辆做各种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电传机械控制这方面基本已经完善,因为过去的20年,汽车行业的进步主要就在这方面,如今大部分汽车都是电传控制了(代价是编程或者设计结构的错误会出人命,譬如丰田的刹车门,如果是传统的油门无论如何不会出现那种情况),转换到无人驾驶也不需要费太大周折。

而技术的难点就在前两步,你怎么用传感器感知周围的信息?你的人工智能如何做判断?

从技术路线上来说,感知周围情况有多种模式,谷歌选择了激光传感器,代价就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价格高的吓人,上市基本没有卖出去的可能。

比较廉价是采用光学摄像头,但是让人工智能识别光学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目前,汽车上已经出现的辅助驾驶功能,一般采用的雷达,这个比较便宜,但是雷达的探测能力相当有限,车载雷达的发射功率也探测不了多远,还怕物体阻挡,用到无人驾驶汽车上有多少实用性也值得怀疑。

人工智能的考验程度更高。其实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并不太困难。谷歌现在没有问题,奔驰、奥迪也没有问题,甚至中国搞的无人驾驶高速也跑了286公里不出问题。

但是,在市内就完全是两码事了。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主管厄姆森说,“在市区里行驶一英里路程要远比在高速公路上更为复杂,因为前者在一个小的区域中会因为规则的不同存在数百种不同的路面情况。”谷歌整整花了两年时间在改进软件,厄姆森说“我们改进了我们的软件,因此它现在可以实时的区别上百个不同物体——如行人、公共汽车、由协管员手握的停车标志,或者是骑自行车者给出的要通过马路的手势信号等。”

在人工智能方面,其他厂商距离谷歌还差得远,谷歌的人工智能水平已经接近实用了,其他厂商还在表演阶段。

哪些行业会有商机?

牛赛网络 www.NiuSai.net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展开